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0722MA7KDMTC1M | 杭晓晨 |
杭晓晨 | ******县 |
①升压站工程:三峡储能220kV升压站位于**省**市**县大河镇大羊盘村西南约1.2km处。 ②线路工程:三峡储能220kV升压站~三峡1号220kV升压站220kV线路位于**市**县大河镇。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峡能100****基地150MW/300MWh储能电站项目220千伏送出线路项目 | **** |
| |
2021版本:161-输变电工程 | D4420-电力供应 |
| **省**市**县 |
经度:114.47603,114.48105,114.48529,114.48925,114.49247,114.49391,114.49636 纬度: 41.04023,41.03949,41.03912,41.03866,41.03612,41.03441,41.03141 | ****审批局 |
| 2024-04-03 |
张行审立字〔2024〕184号 | 无 |
| 5500 |
284 | **** |
****0722MA7KDMTC1M | **开岩****公司 |
****0701MA0FMEPF0W | **市****公司 |
911********892888M | 2024-12-30 |
2024-12-30 | |
2025-03-13 | 2025-04-11 |
| https://www.****.com/gs/userCenter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①**三峡储能220kV 升压站;主变容量1×150MVA,电压等级为220/35kV,220kV出线规模1回;35kV侧母线:6回储能出线间隔,2回接地变间隔,2回母线设备间隔,4回35kV无功补偿间隔,2回主变进线间隔,1回站用变压器间隔。 ②**架设三峡储能220kV升压站至三峡1号220kV升压站220kV单回线路。线路起于三峡储能220kV升压站,终止于三峡1号220kV升压站东南侧架构。路径总长度为 2.308km。其中**单回架空线路径长度2.233km,**双回架空线路径长度0.075km(单侧挂线)。 | ①**三峡储能220kV 升压站;主变容量1×150MVA,电压等级为220/35kV,220kV出线规模1回;35kV侧母线:6回储能出线间隔,1回接地变间隔,1回母线设备间隔、2回备用间隔,3回FC间隔,1回主变进线间隔,1回站用变压器间隔。 ②**架设三峡储能220kV升压站至三峡1号220kV升压站220kV单回线路。线路起于三峡储能220kV升压站,终止于三峡1号220kV升压站东南侧架构。路径总长度为 2.308km。其中**单回架空线路径长度2.233km,**双回架空线路径长度0.075km(单侧挂线)。 |
35kv侧母线的6回储能出线间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1回接地变间隔,1回母线设备间隔、2回备用间隔,3回FC间隔,1回主变进线间隔,1回站用变压器间隔。 | |
|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30立方米事故油池 | 50立方米事故油池 |
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建设了容积更大的事故油池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升压站 |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 | 项目主变设备选型时,选择了低噪声主变,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减少因设备陈旧产生的噪声 | 达标 | |
2 | 输电线路 |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相应标准要求 | 输电线路在设备的高压导电部件上设置不同形状和数量的均压环,以控制导体表面的电场分布和强弱,避免或减少电晕放电 | 达标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按规范建设危废暂存间和事故油池,产生的废旧蓄电池和变压器事故油等危险废物按有关规定交由有资质单位安全妥善运输、处置 | 已落实。项目按规范建设了危废暂存间和事故油池;危险废物在暂存间收集暂存后定期交由资质单位安全妥善的运输、处置 | |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对临时占地和施工现场要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生态恢复 | 已落实。工程设计、施工中落实了具体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措施,并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工作。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工期,减少了施工临时占地面积和对植被的破坏。工程完成后,及时进行了施工迹地恢复,恢复地表原有植被。 | |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按规范建设事故油池,防止非正常情况下造成的环境污染。 | 已落实,建设一座50m3事故油池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对临时占地和施工现场要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生态恢复。 | 已落实。工程设计、施工中落实了具体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措施,并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工作。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工期,减少了施工临时占地面积和对植被的破坏。工程完成后,及时进行了施工迹地恢复,恢复地表原有植被。 |
/ |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管理制度。 | 已落实。 “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
/ |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