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企业基本信息
建设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代码类型: 建设单位机构代码: 建设单位法人: 建设单位联系人: 建设单位所在行政区划: 建设单位详细地址:
**** | |
****0131MA0EK3KE9Y | 金炜 |
田浩 | **省****县 |
岗南镇庄子河村村北口北行900米 |
建设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项目代码: 项目类型: 建设性质: 行业类别(分类管理名录): 行业类别(国民经济代码): 工程性质: 建设地点: 中心坐标: ****机关: 环评文件类型: 环评批复时间: 环评审批文号: 本工程排污许可证编号: 排污许可批准时间: 项目实际总投资(万元): 项目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运营单位名称: 运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名称: 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机构代码: 验收监测单位: 验收监测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竣工时间: 调试起始时间: 调试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起始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结束时间: 验收报告公开形式: 验收报告公开载体:
******市**县岗南镇100MWp光伏发电项目 | **** |
| |
2021版本:090-陆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不含居民家用光伏发电);其他电力生产(不含海上的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发电) | D4416-D4416-太阳能发电 |
| ******县 ******县 |
经度:114.065000 纬度: 38.400833 | ****审批局 |
| 2023-09-08 |
平行审〔2023〕13号 | 无 |
| 40000 |
657.35 | ****;**县北冀建能新****公司 |
****0131MA0EK3KE9Y;****0131MA0DRT8W8X | **大中****公司 |
****0104MA07QD406U | ******公司 |
****0101MAD13FL29K | 2024-11-29 |
| |
2025-03-07 | 2025-04-07 |
| https://www.****.com/gs/detail/2?id=50307bgB25 |
2、工程变动信息
项目性质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规模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工程包括光伏阵列区、配套的110kV升压站和5.58km送出线路等配套设施。采用单面单晶硅445Wp电池组件249600块。分为30个光伏发电子单元,每个子单元容量约为3.33MW,每个光伏发电单元配置1台3150kVA箱变。共链接成4条集电线路接入110kV升压站,升压至110kV后通过5.58km1回110kV送出线路接入南甸220KV变电站并网。 | 工程包括光伏阵列区、配套的110kV升压站和5.58km送出线路等配套设施。采用单面单晶硅445Wp电池组件249600块。分为30个光伏发电子单元,每个子单元容量约为3.33MW,每个光伏发电单元配置1台3150kVA箱变。共链接成4条集电线路接入110kV升压站,升压至110kV后通过5.58km1回110kV送出线路接入南甸220KV变电站并网。 |
无 | |
|
生产工艺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光伏阵列区光伏太阳能板接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为直流电,通过直流汇电箱汇聚,然后通过逆变升压装置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并升压至35kV ,升压后通过并联汇接,由四路电缆引至 110kV 升压站,经升压站升压到 110kV ,通过 5.58km 送出线路至南甸 220KV 变电站,实现从太阳能发电至并网输电的全过程。 | 光伏阵列区光伏太阳能板接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为直流电,通过直流汇电箱汇聚,然后通过逆变升压装置将直流电转化为交流电并升压至35kV ,升压后通过并联汇接,由四路电缆引至 110kV 升压站,经升压站升压到 110kV ,通过 5.58km 送出线路至南甸 220KV 变电站,实现从太阳能发电至并网输电的全过程。 |
无 | |
|
环保设施或环保措施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一)施工期 1、废气:主要是建设过程中建筑材料(如水泥、沙石、灰料等)的暂存、施工设备运转作业及土方开挖、堆放、回填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运输车辆产生的道路扬尘。在施工现场出入口明显位置设置扬尘防治公示牌;设置围挡,严禁围挡不严或敞开式施工,高度不低于1.8m;对主要出入口、主要道路及材料加工区、堆放区、生活区、办公区的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或硬质砌块铺设硬化;在施工现场出口处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并配套设置排水、泥浆沉淀设施,施工车辆不得带泥上路行驶;建筑材料采用密闭存储,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定期喷洒抑尘剂、定期喷水压尘,生活垃圾应用封闭式容器存放,日产日清;物料运输车辆密闭车斗,若无密闭车斗,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遇到易起尘的土方工程作业时,应辅以洒水压尘,遇到四级及四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土方作业,同时作业处覆以防尘网,施工现场必须建立洒水清扫抑尘制度,非冰冻期每天洒水不少于2次,并有专人负责,重污染天气增加洒水频次;建筑物内地面清扫垃圾洒水抑尘,生活垃圾应用封闭式容器存放,日产日清,严禁随意丢弃、焚烧;施工现场出入口必须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施工扬尘实时监控等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废水:主要为砂石料及车辆冲洗废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砂石料冲洗及车辆冲洗废水,经沉淀池沉降后,用于建筑工地洒水防尘;施工人员在附近村庄租用民房,少量生活污水用于地面泼洒抑尘和绿化。 3、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包括:挖掘机、推土机、装卸机、打桩机、起重机、卡车等。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严格操作规程并及时维修保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可能减少对周围居民等敏感的影响;车辆进出施工现场禁止鸣喇叭;施工过程中,对发出高频噪声的生产过程不安排在现场施工;采取以上措施,可将对周边敏感点噪声影响降到最低。 4、固废:主要是建筑垃圾、安装过程中破损的光伏电池板、废钢筋、废钢板、废木料、废包装材料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建筑垃圾中的碎石碎砖块集中收集堆放至临时建筑垃圾堆场内,定期清运至指定建筑垃圾处理点处置;产生的废钢筋、废钢板、废木料、废包装材料等分类收集,****公司;安装过程中破损的光伏电池板由厂家统一回收处理;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集中分类收集,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5、生态环境影响:临时占地、场地平整、基础开挖、电缆敷设等对地表造成的扰动,开挖后裸露地面被雨水冲刷后造成的水土流失。****审批局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施工结束经土地整治后,将表土回铺原地表,以提高种草成活率、缩短植被恢复时间,光伏方针基座采用预制混凝土管桩;具备植被恢复条件的,采取种植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和自然恢复植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升压站内****广场区基础开挖土及表土堆放区采取纱网遮盖临时防护措施。 (二)运营期 1、废气:运营期生产设备无废气产生,升压站内设食堂,产生餐饮油烟。 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废气引至楼顶排放,油烟处理效率及排放浓度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表2小型规模标准, 2、废水:运营期产生的污水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电池组件清洗废水。 电池组件清洗废水直接下落至场区,自然吸收和蒸发;职工生活污水排入防渗化粪池,由当地农民定期清掏,用作农肥。 3、噪声:运营期噪声主要包括升压站主变压器和SVG风机产生的噪声,送出线路产生的噪声。采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措施等降噪措施,升压站站界噪声贡献值为15~39dB(A),噪声预测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要求;采用类比法对送出线路噪声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送出线路周边敏感点声环境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12348-2008)中1类标准和4a类标准。 4、固体废物:运营期升压站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光伏组件、废旧蓄电池、废变压器油、职工生活垃圾。更换下来的废光伏组件不属于危险废物,****设备厂家回收;更换蓄电池时厂家拉来新电池,旧电池由有资质单位立即拉走处理,站内不储存;变压器油需要更换时,立即通知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直接将变压器油抽至罐车运走处置,废变压器油不落地,不暂存,变压器事故状态下需排油时,变压器油经排油槽排至事故油池,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职工生活垃圾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 5、生态环境影响:项目运行后,会减少区域范围内的草地生物量,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植被恢复,降低对原有生物量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检修道路占地和升压站永久占地对植被的不可逆影响,当恢复植被后,地表的生态系统仍能连成一片,不会影响生态系统原有的结构和功能;检修道路为开放式道路,对两侧的物种并不会形成完全的阻隔影响;运行期需要对光伏区占地区域内进行植被恢复,架空线路周边恢复草本植被,恢复土地使用功能;施工完成后将及时平整土地、恢复植被,将有效地控制项目用地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光伏阵列区边缘靠近生态保护红线,施工检修人员日常检修时应避让生态保护红线。 | (1)施工期:已落实,项目施工期间均按照批复进行落实。 (2)运营期:①废气:升压站不设食堂。②废水:已落实,电池组件清洗废水直接下落至场区,自然吸收和蒸发;职工生活污水排入防渗化粪池,由当地农民定期清掏,用作农肥。③噪声:已落实,根据检测结果可知,升压站站界噪声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要求;送出线路周边敏感点噪声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要求。④固体废物:已落实,更换蓄电池及废变压器油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项目在升压站、光伏阵列区箱变处分别建设事故收集槽,并建设事故油池,确保风险事故情况下的环境安全。⑤生态环境影响:已落实,占地均已进行植被恢复。 |
升压站不设食堂,故无食堂油烟产生。 | |
|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实际建设情况: 变动情况及原因: 是否属于重大变动: 是否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文件:
3、污染物排放量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成的) 本工程(本期建设的) 总体工程 总体工程(现有工程+本工程) 排放方式 实际排放量 实际排放量 许可排放量 “以新带老”削减量 区域平衡替代本工程削减量 实际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水量 (万吨/年) COD(吨/年) 氨氮(吨/年) 总磷(吨/年) 总氮(吨/年) 废气 气量 (万立方米/年) 二氧化硫(吨/年) 氮氧化物(吨/年) 颗粒物(吨/年) 挥发性有机物(吨/年)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环境保护设施落实情况
表1 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2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表3 噪声治理设施
序号 设施名称 执行标准 实际建设情况 监测情况 达标情况
1 | 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 |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 | 已落实 | HBSF-Y-****0234 | |
表4 地下水污染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5 固废治理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表6 生态保护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施工结束经土地整治后,将表土回铺原地表,以提高种草成活率、缩短植被恢复时间,光伏方针基座采用预制混凝土管桩;具备植被恢复条件的,采取种植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和自然恢复植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升压站内****广场区基础开挖土及表土堆放区采取纱网遮盖临时防护措施。 | (1)工程措施:施工结束经土地整治后,将表土回铺原地表,以提高种草成活率、缩短植被恢复时间;光伏阵列区及施工检修道路高边坡 侧采取干砌石防护;在施工场地上游及周边修建浆砌石排水沟,下游修建浆砌石挡土墙; (2)植物措施:具备植被恢复条件的,采取种植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和自然恢复植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 (3)临时措施:升压站内****广场区基础开挖土及表土堆放区采取纱网遮盖临时防护措施。 | |
表7 风险设施
序号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 | 变压器事故状态下需排油时,变压器油经排油槽排至事故油池,收集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 项目在110kV升压站主变压器和光伏阵列区箱变下均设置事故油收集槽和事故油池,共31处。事故油收集槽和事故油池均采取可靠防渗措施。 | |
5、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落实情况
依托工程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环保搬迁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区域削减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生态恢复、补偿或管理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1、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施工结束经土地整治后,将表土回铺原地表,以提高种草成活率、缩短植被恢复时间,光伏方针基座采用预制混凝土管桩;具备植被恢复条件的,采取种植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和自然恢复植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升压站内****广场区基础开挖土及表土堆放区采取纱网遮盖临时防护措施。 2、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平整,植被恢复,降低对原有生物量的影响;运行期需要对光伏区占地区域内进行植被恢复,架空线路周边恢复草本植被,恢复土地使用功能;施工完成后将及时平整土地、恢复植被,将有效地控制项目用地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光伏阵列区边缘靠近生态保护红线,施工检修人员日常检修时应避让生态保护红线。 | 1、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1)工程措施:施工结束经土地整治后,将表土回铺原地表,以提高种草成活率、缩短植被恢复时间;光伏阵列区及施工检修道路高边坡 侧采取干砌石防护;在施工场地上游及周边修建浆砌石排水沟,下游修建浆砌石挡土墙; (2)植物措施:具备植被恢复条件的,采取种植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和自然恢复植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 (3)临时措施:升压站内****广场区基础开挖土及表土堆放区采取纱网遮盖临时防护措施。 2、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 对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进行维护保养,保证植被1-3年内恢复,植被覆盖率达到或优于现有水平。 |
/ |
功能置换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其他
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验收阶段落实情况: 是否落实环评文件及批复要求:
6、工程建设对项目周边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地下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空气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土壤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海水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敏感点噪声是否达到验收执行标准:
7、验收结论
序号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有关规定,请核实该项目是否存在下列情形:
1 | 未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要求建设或落实环境保护设施,或者环境保护设施未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使用 |
2 | 污染物排放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或者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要求 |
3 |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该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建设单位未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批准 |
4 | 建设过程中造成重大环境污染未治理完成,或者造成重大生态破坏未恢复 |
5 |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 |
6 | 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能力不能满足主体工程需要 |
7 | 建设单位因该建设项目违反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受到处罚,被责令改正,尚未改正完成 |
8 | 验收报告的基础资料数据明显不实,内容存在重大缺项、遗漏,或者验收结论不明确、不合理 |
9 | 其他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不得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
| 不存在上述情况 |
验收结论 | 合格 |